日本四月有什么意义?

衣云微衣云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清明(つぼい) 春分之后,白昼一天天变长。到了清明这一节气,已是仲春时节,万物萌动,天气清彻明朗,草木繁盛。

2.谷雨(くれぐる) 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雨生百谷”。过了谷雨,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雨明显增多。此时正是种植作物的最好时机。这个节气也是日语考试的重要节点之一。

3.立夏(かざなぎ)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启立夏节气。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了长势最快的阶段;而有些地区开始播种的作物也即将出芽。“立”有“开始”之意,所以这是真正意义上春季与夏季的分界点。

4.小满(こぞう)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长势较好。这时期雨水较多,容易形成涝灾和渍害。所以,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5.芒种(こうたん) “芒”指稻谷等粮植物生长出来的穗子,“种”即种子。芒种到来,意味着这些作物都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节气的主要特点便是收获。

6.夏至(ひまわり) 每年公历6月20日到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为夏至节气。此时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从冬至节气开始,白昼渐长,黑夜缩短,周而复始,直到夏至,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全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时间为4小时,夜间时间仅3个多小时了。在气候上,夏至是北方各地全年光照最好的日子,也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日子。

7.小暑(しょうだん) 小暑节气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对应的是“初伏”的开始。所谓“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后伏。其中初伏和大暑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中伏是在农历七月;后伏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8.大暑(だいふつ) 大暑节气正好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所以这个节气被比喻为“秋后一伏”。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抵达黄经120°,即为大暑节气。在大暑期间,除了华北等地偶尔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依然受到低温的影响。但是,此阶段的低温已经不足以影响农作物的成熟了。

9.立秋(あっき) 立秋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立秋处在夏去秋来之际,此时温度通常仍然很高,并且还有“秋老虎”的存在。古人说“秋不凉,籽不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稻苗正当时”,说的就是这一节气的特点。

10.处暑(しゅし) 每年公历8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时进入处暑节气。这时,夏季的热浪逐渐退去,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进人秋季的时间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每年进入秋季的时间也有早晚之分。所以,在这一节气,人们仍要时刻关注气温的变化情况以及天气状况。

11.白露(はくとう) 白露的基本特征就是降温,明显低于霜降、小雪、大雪等节气。虽然白天依旧炎热,但是夜晚气温很低。随着冷空气的入侵,昼夜温差加大,晴夜出现概率增多。

12.寒露(かんごう) 寒露的到来,意味着秋季来临。此时,南方地区陆续开始入秋,北方地区则进入深秋。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节气最为重要的特点是:露水含量增加。因为“露凝而白,始见寒露”嘛!

13.霜降(げしょう) 气象学上的霜降,是指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霜。而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所对应的则是“寒露”之后的第九天。所以,这里说的霜降并非霜降节气,而是气温降至0℃以下的天气。

14.立冬(とうじ) 立冬,十月的大节。立冬过后,日照时间逐步减少,温度明显下降。在我国古代的节气歌中,“立冬”位于“小雪”之前。

15.小雪(こさい)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小雪气寒,将雪还无;小雪地寒,将雪还小;小雪不寒,麦粟难润。”意思是说,在小雪节气里,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幅度很大,但是却没有雪;或虽有冰雪,却不寒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