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多少学生?

毛智颖毛智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佛有多少学生?按照《南史·傅亮傅昭之传》和《魏书·释老志》的记载,应该有45万人。《南史·傅亮傅昭之传》说,“有道人法显,以元嘉十二年,游诸国,至于天竺,凡二十余年,专精念佛,诵《道行经》、《无量寿》、《般若经》,昼夜十二时,恒在庵中,冥思闭户,不求衣食,衣食皆于安居日取,以为常业,惟饮酒一小斛而已。及还,于蒋山定林精舍示疾,顾命弟子:‘佛多力许,我今衰迈,不复能存,幸以道化为人,禅诵为业,不意颓景及此,奈何?’言终而卒。”(505—534)佛多的学生傅隆,在《魏书·释老志》中如此评价:“(冯太后)初,有道人宋云,奉使于塞外,云见佛多法师于凉土,拜其弟子傅隆为师。后还于洛阳,见傅隆于宣武帝前,称其师有深解,宜奉主祀。隆乃于洛汭造精舍,讲佛行道,时人始重其教。”(493—515)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宣武帝“奉主祀”肯定也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听宋云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道人宋云确是傅隆的师兄,比傅隆年龄大,曾在凉州拜访过佛多,拜其为师,并带其弟子傅隆返回洛阳,在北魏宣武帝前吹嘘傅隆的神通。应该说,傅隆是在比宋云小很多的时候才皈依佛门的。

如此说来,佛多生平的史料无多而傅隆的生平行世却略知一二,而二人的关系为“弟子”与“师”,即“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至于这个“佛多”的名字,不知道是译音还是有原意,如果是译音,应为Buddha(佛),若是原意,则为多宝之意,与《法华经》中的多宝佛有关。

至于这个佛多在历史上是否有迹可寻,现已无法考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决非等闲之辈,否则,傅隆这一派禅道教义怎能北传洛阳,傅隆的“洛汭造精舍”怎能惊动北魏宣武帝,使之一迎而奉之为师,奉主祀也。

但是,问题是,佛多有多少学生?《南史·傅亮傅昭之传》说他有45万,可见传播之迅速、影响之广泛,以致于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其信徒。但这也没有标明他后来成为“千灯”。

那么,这个“千灯”的原始出处在哪里呢?明代朱庭珍在《幽栖幻草》中说:“灯,土音丁。……盖‘灯檠’之转音也。其形状,有似盏盘者,有似碗笼者,有似扇者,有似筒者,有提柄者,有坐地者,种种不同。普照一切,无黑暗处。《法华经》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又云:‘灯是戒、定、慧,能破无明暗。’至唐义净奉朝请,於贝多树下,受摩诃衍戒,西天公举其灯檠而礼之。”(243—244)这里的“义净奉朝请於贝多树下,受摩诃衍戒”的“义净”(632—713),是唐代佛学翻译家,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之一。

那么,傅隆成为“千灯”与义净又有何关系呢?清初徐文靖在《陶庵梦忆》中说:“义净奉,初,尝梦人以一莲蓬与言,欲掷之池中,恐莲蓬有坎,先以手扪其莲蓬,而莲蓬即碎,手扪之处,生大莲蓬,拥出坎中,至是闻梵语,疑是心手之所触,有此事理焉耳(48)。”这就是说,当傅隆将“灯檠”奉之于千灯寺后,梵语中称“灯檠”(或“灯”)的“lampaa”(拉满)便传为千灯寺的寺名。千灯寺位于今江苏南通狼山北,傅隆在此聚徒讲经,并精心研究《般若经》、《道行经》,广采众家禅说,遂创其禅教(515—534)。

傅隆,当以“千灯”名世,后人尊其为千灯法祖。关于“千灯”,历代诗僧多有吟咏,如宋代释志磐有云:“学梵初开普觉灯,渐熏久习契无生。会缘了义难思契,直指固应通义灯。”(《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又如宋代苏轼的《次韵定慧大师见寄》:“共传灯法妙难思,又与金骨同示遗。一饭定慧初发心,十年坐卧此堂时。”(《苏东坡全集》卷一○五)。

但是,苏轼的这首《次韵定慧大师见寄》,实际上是五首一组的《定慧大师见寄》之一。这前五句赞美傅隆及千灯寺,后八句则陈述师法相契而交游之情:“自从昔年钟陵会,旋觉春潮动双鬓。秋期不到雁空飞,天与无穷鬓欲霜。风荷响落惊鱼泣,露菊开看曳鹿行。谁信病身终日在,与师相对却关情。”(《苏轼诗集》卷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