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为什么用黄白色?
“黄色”在泰国的定义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首先,泰国人的皮肤并不是完全的“黄色”; 比如这位姑娘就明显是泰式“混血儿”(泰式“杂种”),她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外国人,由于外来人血统的介入,使得该种族在纯种程度上有一定下降,从基因学角度来讲,这种人在生育上是不太合格的,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在历史上很难存活下来并传到现代,但正因为如此,在基因上她是属于“显性”的,她的外表和内在外形会有明显的特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她是混血儿或者杂种,而“白化”则是外在表现(肤色浅淡),这样的人会被视为“不合格”的泰国人,是不能被赐予“黄衣”成为正式宗教徒的。 而下面这张照片里的女孩则完全符合标准的“黄色人”的定义——父母的纯种程度很高,而且她本身也并没有白化症状。
其次,对于“黄色”的定义也有一个时间维度的问题, 因为暹罗(泰国古称)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外族侵略,为了抵抗外敌入侵,暹罗实行了“以夷制夷”的政策(比如招募马来人军队来攻打缅甸等等),导致现在泰国人口的基因结构非常复杂,来自不同种族的人混合通婚导致基因混杂严重。
如果单纯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的话,目前生活在泰国的民族中,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人种,其父系或者母系总有一方是外国血统,也就是说,所有泰国人均有1/2以上的外国人的基因,当然,你可以说其中1/2是来自同一个祖先,但也正是因此才导致了今天“黄色”定义上的混乱,因为从外表上来看,泰国人是难以区分种族和人种的,他们必须依靠其他特征,比如语言、习俗等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