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有多好?

程耀荣程耀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首先,英国的学校的确好,但是适合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先给出我的结论,我认为如果以中国体制来划分的话,A*AA的水平建议选择英国;而若是A-level成绩在AAA—BBB之间或AP成绩在5分以上建议选择美国。 (PS.这里讨论的都是大学本科方向,且只讨论公立大学,因为没了解过NIU和OSU。)

1)首先是课程难度的问题 以经济学专业为例,LSE和UCL的要求都是A*AA,而哈佛的本科生录取要求也是同等的成绩。这意味着从高考成绩上来对比的话,基本就是相当于中流985的水准了(可能文科会比理科低几分,不过也就是上下浮动20分的样子)。所以若以高考分数论,国内的学生和英美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 但是这只是课程难度上的简单比较而已,并不能代表实际入学后的难度。因为不同国家大学的考核方式是不同的。

英国和美国都实行的是申请制,这就导致了申请的时候无论大学还是高中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来准备文书、推荐信以及各种申请材料。在这过程中,无论是大学的招生办还是高中的顾问都会对学生的背景、经历以及能力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就会让原本在本科阶段就具备较强实力或者经过申请后补强的同学占据先机,获得更高的GPA。

当然,文书写作等也不是说就能轻易掌握住诀窍拿到高分的,毕竟也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写好。但无论如何,相比于国内高考后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学生在申请英美院校时都已经有了至少3—4年的准备时间,在备考、规划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经验,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无疑是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所以从课程本身的难度上来说,英国和美国大学确实是对等甚至低于中国大学的水平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容易。只能说因为考试形式的不同导致实际考试成绩的评判标准容易让学生误解为“难”或者“容易”。实际上,能进入到这些学校的学生没有哪个是轻松过关的。

2)然后是教学方式的区别 因为是申请制的关系,学生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类型。英美的大学普遍注重通识教育,很多专业设置都会给学生大量选择选修课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的科目。

以LSE举例,几乎所有的本科专业都有超过30门以上的核心课程供学生选择,只要保证必修的课程都能通过,那么在选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极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喜爱。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缺点就在于对于自觉性不高或者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浪费时间。

而国内大学虽然也有通识课程,但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相对固定的,很难有太多的选修课。英美的大学之所以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其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灌输给学生们现成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所以无论从教学方式还是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美大学都没有完全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也是让学生感到不适应的一个地方。 不过,不管是中国的大学还是国外的大学,能进入TOP5%的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什么是不能学会的。除了教学的方式之外,中外大学最大的区别其实在授课的内容上。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的大学,但凡能进入TOP50的高校,授课的内容都是比较贴近现实的,不会存在太多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授课老师一般都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哪怕再叛逆再独特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因为授课内容贴近现实且时常会有更新,就算是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也不会显得太过陈旧,学习的过程反而是一个不断补充新知的过程,这点是中国大学难以企及的。

万美芳万美芳优质答主

我在UCL读书的时候,遇到过一些同学因为UCL是公立大学而不屑一顾,但我觉得他们的学术水平绝对对得起他们作为名校的地位。 我在牛津和剑桥上过预科课程,虽然都是理工科方向,但是我对这两所大学的人文学科印象也十分深刻,所以我也认为它们的教育质量也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LSE,我虽然没有在那里读过书,但是我认识很多在那所学校的毕业生都成为了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认为它的教学质量也一定是有目共睹的。 最后说下,我是2012年拿到本科offer的,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三一”惨案发生的那段时间(三一事件详见我之前写的这篇专栏文章),当时国内舆论一片愤慨,而我就在英国,亲眼目睹了那场悲剧,也对那起案件的受害者们感到深切的同情。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如果让我选择再重新来一次的话,我会依然坚持选择英国留学这条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