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为什么有南校女校?
因为“性别隔离”,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个逐渐被消除的社会现象。 虽然至今在我国部分大学还存在“男女生宿舍分开居住”的现象(例如深圳大学),但是“男女生混住一室”已经是越来越多学校采用的模式了;而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极少数地区极穷的学校外,基本都是男女生同班、同寝室。 在社会上,男女同时参加社会活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以我所在的美国为例,在美国是绝对不允许学校或教育机构以“性别”为由拒绝向任何申请者提供教育的!因此也就没有了“因性别而划分出来的学校”这一说了……至少法律上是没有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性别隔离”这个概念已经被废除。
首先,在学校层面,很多学校尽管没有“男女生分班”了,但却设立了“男/女生课堂(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哪个教室上课)”“男/女生运动队(体育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组建哪一个)”……等等,事实上仍然是给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活动设定了不同程度的“壁垒”——只不过这些壁垒不是那么固化的而已。 其次,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政府录用,通常都是尽可能避免“不同性别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哪怕是在同一个公司同一职位下,也会尽量安排“异性不直接相处”的工作方式。 当男性进入女性工作的职场(比如超市、航空公司)或者女性进入男性为主职场(比如工厂)时,人们并不会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但是,若是一对一面试的话,通常还是会有意识地安排“同性面试官”与“应聘者”见面。 在美国求职网站上面,当搜索结果出现多个“适合性别”选项的时候,说明这家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可能产生冲突性别的应聘者”(同理,如果某个岗位只允许某些特定性别的应聘,则意味着公司在招聘该职位时已经有了明确的倾向性)。
最后,在很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乃至我国,对于军队等的“性别隔离”依然是成立的,尽管这在民间已经渐渐不再被视作为“歧视”了(毕竟很难从道理上说清楚“为何男生当兵就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