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移民的社区语言怎么靠?
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人们往往会根据方言将彼此区分开来。粤方人常自称“广东话”,闽方人自称为“福州话”或“福建话”,与此同时,他们又都能听明白彼此的话语。即使普通话正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人们还是习惯以“广东话”或“乡音”来称呼这种汉语方言。从历史沿革来看,无论是“福州话”、“福建话”,还是“广东话”,都曾经先后作为海外华人社区中的主导性语言,在交流、感情联络和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这些海外方言社区中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情结,他们将方言看成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海外华人方言社区中,口语交流方面存在的障碍对人际沟通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种障碍除了字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之外,还与语调、语速、习惯用法以及特有的表达方式有关。正因为如此,生活在海外华人方言社区中的华人子弟,有许多人宁愿说普通话,也不说家乡话。他们觉得,普通话简单易明,适于交际;家乡话难懂,且不知如何表达才好。另外,很多华人孩子虽然不会讲家乡话,但是却能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流利地表达,这固然与他们长期受学校教育有关,同时也与当代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相当。尽管电视和广播节目都是普通话对公众播放,但西方主流社会也同时提供了多种文字的对照解释,有些国家甚至还通过字幕的方式,来满足包括方言社区成员在内的许多电视观众的需求。但是,电视节目以及广告在提供文字说明时所使用的却是统一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然而,对于生活在多种方言中的观众来说,他们不得不把电视字幕反复看着几遍,才会有所了解。这固然与方言的使用者阅读现代汉语的能力有关,可是,这些问题都将取决于这些方言是否能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政府行为得当,将有效地促进这些汉语方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如何有效地挽救、保存和传承汉语方言呢?
1、保存汉语方言材料。
要保存汉语方言材料,也就是要把汉语方言当作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对汉语方言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总结”(陆志韦《语言学札记》),要搞清汉语方言的一些“规矩”,如各种语音现象的规律和文白异读的情况等等。对特殊方言点则要调查其语音、词汇、语法全貌。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还应针对有关学科、行业制作专门性的方言材料。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便流传和发扬。对珍贵的方言资料则要妥善地保存在专门的地方。
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汉语方言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要重视对少年和儿童的汉语方言教育。语言是逐步规化的。幼儿期是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机。在幼儿期就应抓住进行汉语方言的指导和训练,听普通话及方言,模仿发音,辨别音质,学习规范发音方法,讲究普通话的语音技巧。青年学生不但要学好普通话,而且要学好一种或几种方言,实践证明,对提高她们的说普通话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青年人要勤学方言,提高对方言的敏感性。大量阅读方言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诗歌等等,以了解方言的语法特点和丰富语汇。语言的研究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只有系统的掌握了有关语言的理论后,对外语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3、采取多方措施,加强方言人才的培养。(1)注意方言专业人员的培养。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从在中学和大学学习的青年学生中挑选一部分人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或者从对汉语方言有兴趣并有才能的青年人中挑选一部分人进行专门的训练。(2)重视实践。方言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细心观察各种人的口角交锋,细致地调查各种方言,听人家怎样说,人家怎样争吵,怎样开玩笑。只有实践,才有发言权。(3)虚心学习。洋为吾师,古为吾师,今为吾师。向西方汉语方言学家学习,向他们借教材,借方法,向古汉语学家学习,拜它们为良师,领略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奥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总结,才能逐渐成就一块真正的语言建筑材料。
4、坚持“二字”方针。(1)保护。方言不是一时能消灭的。要像保护熊猫那样保护一些方言点,为保存和传承汉语方言留下一些苗子。对有学术价值的方言,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录音、录像),全面地、原汁原味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与此同时,还要想办法把某种方言加以丰富,如邀请当地人用这种方言进行交谈,以使录下来的方言材料更为丰富,保存这种方言的材料更为珍贵。(2)发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会讲这种方言的人来学习、使用这种方言。如办方言班,选学习方言的代表,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录音,组织演出等。与此同时,还要用普通话与之配合,进行教学或演出。这样,既能推广普通话,又能利用方言来丰富大家的语言,陶冶大家的情操,使大家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能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