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方向不同 普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或科研机构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所以其学习内容侧重科研能力;而MBA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其学习的内容更偏向实用型。2、报考条件不同 MBA的报考条件要比普通研高很多,需要满足本科工作3年或专科工作5年以上。

1、培养方向不同 普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或科研机构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所以其学习内容侧重科研能力;而MBA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其学习的内容更偏向实用型。2、报考条件不同 MBA的报考条件要比普通研高很多,需要满足本科工作3年或专科工作5年以上。
多大的心理学硕士分3个方向,Clinical,Cognitive,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每个方向下面还有好几个sub-tracks. 以临床为例,有Child study, Health,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我先来占个位,今年九月多大大二。先来说下个人情况吧 国内211大学经济学学士(大四),加本大二,国际生,大一和大二在多大上。 成绩呢,GPA 大一GPA 89.7/100,大二GPA 93+/100。 然后雅思一直考不到理想分数,最后大一结束的时候终于考到7分。
多大UofT的Coop项目(Co-operative Programming),是学生在两个学期内,分别在一个公司(或机构、组织等)参加实际编程工作(Coop Work Term)并完成相应课程作业(Coop Course Work)的项目。
本人,2015年入学 莫纳什(Master of Design)现(PhD.of design) 在读 因为专业是design所以有资格答这个题。这个专业在clayton校区。首先,先谈一下个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我学的是设计硕士,所以可能跟传媒的有些差异,不过大体上应该是一样的。
多大本科是数学+经济双学的,因为喜欢经济学所以选择了多大的MFE(Quantitative Finance)专业,今年六月毕业。 现在在UW Madison的DSI(Data Science for Social Good)项目读Master,明年二月毕业。 先说结论:强烈建议!!!
本人UIUC CS硕士,可以聊聊UIUC的MCS(MS in Computer Science)项目。
一般来说,MSc项目都是一年制,但是也有部分项目两年制的(如MSc Finance)。 具体要看你申请的专业了。
就我认识的人里,最低的有560,最高的有710+,平均下来都是650-680之间吧。 这个成绩对于申请美国的MBA已经足够了(除了那几个顶级学校),而英国、香港和新加坡学校的商科基本上也都是够用的了。
1 首先建议理工科的女生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自己本科的原专业,这样读研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自己跟本没学过一样,会更有底气一点。而且原专业的知识结构已经建立了,重新建立会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本科学的不是特别理想,想换个专业重新学习也是OK的!
我来答吧,我在IC和UCL都读过,两个学校差别还是挺大的:1、IC是2-3个course,每个course大概6-7门课,一共就是12-18门;ucl要少一些,大概是10门左右,虽然好像看起来ic比ucl多,但是其实这两边加起来也就是相当于国内本科大四一年(或者大三)的课程量,
一般来说,艺术生的读研时间要比普通生长一年到两年不等。 这是因为艺术类的研究生考试在初试的时候需要考专业课,而这类专业课往往是要求与艺术实践相关联的内容。所以考察的范围和深度要比普通硕士专业深一些,同时由于有笔试的原因,复习难度也要比普通硕士专业大一些。
1. 英国所有的高校实行的是申请制,所以并不是你拿到offer后才付费的,而是在你申请的时候就需要支付预付款(一般在50-200英镑不等),这个钱是用于处理申请材料的费用。当你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需要支付剩下的学费,这时学校会给你发邮件或者邮寄信告诉你所需带的资料以及学费缴纳方式。
可以的,跨考的人很多的呢 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仅供参考哈 我本科学的是英语(纯文科),然后考的心理学学硕,学习过程和跨专业的同学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唯一可能不一样的就是你多花了两年时间学心理学专业知识。
统计是学院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个专业,没有之一! 我2014级硕士,学费3.6万/年(8000+5000*13=36000);住宿2000元/年; 总共花费4万多一点。 当时我们宿舍四人,全部报考了人大统计,全部都是调剂,因为都是本科统计学。
GPA很重要,是大学里所有功课成绩加权的平均数。除了GPA之外,留学申请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 GPA是申请美国硕士的必修条件之一。大多数学校要求申请者本科期间总GPA达到3.0分以上(满分4分),而申请TOP50名校的话,GPA最好在3.5左右,申请TOP100名校的话,GPA最好达4.0以上。
首先,在美国没有“GPA 多少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说,因为每个学校对 GPA 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当然这是基于你的 GPA 是自考的还是正儿八经在校获得的)。
1、培养模式不同 授课型硕士,一般是3-5个月集中授课(周末上课)。完成所有学分后,就可以参加论文答辩,拿到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了。 而研究式硕士是采取导师制,学生需要选择一位导师,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最后撰写论文,通过答辩授予硕士学位。
本人在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并顺利拿到学位。 对两所学校有一些了解,可以分享一些信息供你参考。1. 学校背景 两所都是公立研究型大学,历史悠久,各设有六个学院,提供70多个本科和硕士专业,8000多名学生。
首先,MIT没有明确的“研究生”这个概念。所有的学生(Admissions Office 说所有学生指的就是所有人,不管申请有没有成功)都是直接申请入学的,不存在先申请研究生再录取的情况。所以不存在说读了几天研究生发现没学到什么东西然后退学的这种情况。 但是!